第24章 南朝起风
江南雨止,朱子墨别巷而行,踏江北官道,风尘不避。这一章,他将首次脱离江湖内部之争,步入一个更高更远的棋盘——朝门与庙堂之争。而他的一剑,也将不再只是斩人、斩榜,而是触动——天下风向。⸻江北边境,云城驿站。夜未至,风先乱。驿馆之外旗帜半卷,兵骑三十,虎符押道。朱子墨刚入城口,便觉气息不对——不似江湖,不似杀局,却处处如暗战前的静伏。他路过驿馆时,忽听窗后有一对话:“风起在南,宫使已至。”“三侯九族已传令,不可放‘冥血’北行。”“若他敢越云河——立斩。”朱子墨神情未动,只转身向北,继续行走。他知道,他们说的是他。但此刻的他,早已不止江湖孤行者。而是——天下的“变量”。—云河以北,是朝堂钦辖之地,武林世家、江湖门派皆不得越界争斗。据传,凡列“赏命榜”者,一旦踏过云河三步,便可由朝廷亲令就地诛杀。朱子墨,自江南而来,踏至云河桥前。桥下风疾水响,桥头却立着一人。一身玄衣,袖上绣纹飞龙,佩金鱼袋,无剑无刀,却威势逼人。此人,正是当朝内廷七司之一的奉令宫使——沈观鹤。他奉密令而来,只为一人——朱子墨。⸻朱子墨走到桥前三步停下,未言语。沈观鹤却已开口:“你就是朱子墨?”“冥心之子,木榜封名,江湖乱局根本?”朱子墨看了他一眼,平静回应:“我是谁,不由你定。”“你来此,欲拦我过桥?”沈观鹤冷笑,手中掣出一枚黄金令牌,抬臂而立:“奉内廷之令,朱子墨不得踏入云河北岸一步。”“违者,视同犯禁门律,死。”风声动,云河起浪,桥面微颤。朱子墨沉默半息,忽而反问:“是谁给你这道令?”“是江湖?还是朝廷?”沈观鹤眉头一挑:“你问这个,作甚?”朱子墨缓缓向前一步,语气微寒:“若是江湖——那我踏过去,便是问剑。”“若是朝廷——”“那我这一剑,便是破国律。”⸻沈观鹤目光一凝,手指微紧。他本以为,朱子墨再强,也不过是少年剑客,顶多重伤压阵之人。可此时此刻,面对朝命之令,朱子墨竟毫无惧色,反而以问之姿,逼其回应本质。“此人,难驯。”“难控。”“更难除。”但他不能退。他是奉令之人。退一步,非败于剑,而是败于风向。—桥上两人对峙,云压如幕,行人皆避,百步之内无一声语。朱子墨站在桥前,剑未出鞘,眼中已映出一线杀机。“我若今日过桥。”“你,拦不拦。”沈观鹤沉默,手握金令,掌心渗汗。半晌,他终于开口:“云河之上,不杀人。”“但我不会放你安然北行。”朱子墨点头,淡声回应:“那你便看好——我是怎么走的。”说罢,抬步过桥,衣袂卷风,青衣踏浪而去。沈观鹤立于原地,一步未动。风吹他衣袖,令牌垂落——不见金光。—朱子墨一步步踏过云河,风落衣襟,水响如鼓。此桥一过,非关地界。是——局域之外,不再中立。此刻,他已非江湖孤行者,而是走入一个真正与天下权柄、门阀世家、宗族旧脉交错的战场。—云河北岸,第一座城,唤作枕月关。此地虽小,却是皇都南防前哨,常驻禁军、御使、巡察三道。朱子墨入城不过半日,便已被七道视线锁定。不来自杀手。来自朝门。“他果然来了。”“奉令宫那边压不住他?”“一个冥家余脉,就这么想直闯中枢?”“可惜……此局早布。”他未知,一道以他为引、以“冥血入关”为引火线的密案,已在权门之中悄然开启。而他,将是那个试探天下权柄裂缝的第一刀锋。—夜宿枕月关外三里“松岫客栈”。朱子墨未掩踪,依旧实名入住。掌柜查阅名簿时,手指微微一抖,随即入内,贴上内令小纸一张。【朱子墨·北入登记】【附注:冥心之后,云河已过】纸未干,便有三人暗中传讯入城。他们不是江湖客,也不是杀手。他们,是各家暗卫、司门属使、家令弟子。—他们不杀人。他们只记一个字:“局。”—朱子墨夜坐于窗下,一茶,剑立窗边。忽有纸鹤自窗外飞入,展开一看,仅写一行字:【问剑者,待你于京南旧月台。】落款,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印章——华山·执剑堂。他眼神微动,轻声道:“华山……”“你们终于,舍得出手了。”他缓缓收剑,起身更衣。这一夜,他将赴约。不是归宗。是还账。也是——立局。夜已深,风未止。枕月关东,旧月台废弃多年,昔为朝廷南调军物之地,后因战乱断线,久无人至。可今夜,这里灯火微明。一张低桌,两盏清茶,三人待客。月光洒落,映出台上主位之人身形修长,衣纹如雪,腰佩执剑堂印。朱子墨未遮面,也未隐踪,踏月而至,一步步走入这场由华山而设的“门内问剑”。他这一生,第一次叛门。他们这一生,第一次敢把他请回来。只是——不是请他回宗。是——请他赴死。⸻台上之人起身,语气沉稳:“朱子墨,昔日为华山外堂弟子,修剑不进,气性乖张,违律叛门,逐之。”“今你封榜斩宗,持冥心诀,妄言立道,问你三件事。”朱子墨停于十步外,目光冷静:“你说。”第一问:“冥心是否传你逆诀?”答:“是。”第二问:“你是否已杀我华山前使?”答:“未杀,但他出手,我挡了。”第三问:“你是否执意不归,断我门脉,废我规矩?”朱子墨不再答,只将手落在剑上,缓缓抬头:“若我答‘是’。”“你,拔不拔剑?”—执剑堂使者眼中杀机骤现!“我华山传剑八百载,出你一人,便要天下生乱?”“你若不归,我便替门杀子!”朱子墨低笑:“我不归。”“不是不认。”“是——你们早已不配认我。”话音未落,剑光乍起!执剑堂弟子十余人自暗中围出,合列八阵,皆持宗门传剑!朱子墨脚步不动,袖袍震开,青衣如刃,剑身微鸣!他不是来讲理。他是来还剑。不是还给华山。而是——还回去。“华山若真断我。”“那今日,就从你们身上——断了吧。”—夜风再起,旧月台剑影乱舞,杀意翻涌如潮。而朱子墨一人,独问旧山千仇,一剑不留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