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辣粉如同一阵风暴般席卷全城。

    梁氏小吃店也因此成了琼阳县的“网红”店,每天去排队尝鲜的人不计其数,热度整整持续了大半个月。

    即便到后来大家的激|情消退了,每日的客流量也很是稳定。

    这主要是得益于小吃店又一次推出的活动:用一斤红薯可以换一碗酸辣粉。

    梁婧是算过的,一名成年男子一顿饭光吃红薯可以吃一斤多到两斤才能饱腹,而现在只用一斤红薯就能换到一碗热乎的酸辣粉,不仅有汤有肉还有粉条,口感丰富又能填饱肚子,也不会再轻易就胃里反酸水,谁人不愿意呢?

    因此,小吃店的客流量才一直挺稳定的。

    梁氏小吃店的火爆程度,都被县衙的几人暗中注意着。

    闻主簿是少数几个知道这东西是梁婧和柴子瑜商量后搞出来的,他本来憋着一口气,想要拼命往里挑毛病。

    可是家里人给他买了一碗粉尝过后,他渐渐琢磨出味道来。

    不是酸辣粉的味道,而是若不是他之前就知道这玩意是红薯做出来的,他还真的尝不出来。

    事后,他还在家尝试用红薯做了好几回,却怎么也做不出来这所谓的粉条来。

    若不是这梁氏小吃店每天以红薯换粉条的活动一直进行中,且他亲眼见到那一堆堆红薯被拿进县衙后院,然后一袋袋粉条又被拿了出去,他还真的怀疑这东西到底是不是红薯做出来的。

    不过,他还是不能完全认可。

    当柴子瑜问他对此事作何感想时,他依旧固执己见地道:“这一家小吃店能够卖出多少粉条都是有数的,现在大家伙拿来换酸辣粉的也就一斤两斤的,若真的是所有百姓都种了红薯,都卖给谁去?”

    他的忧虑倒不是空穴来风。

    坦白来说,光靠红薯换粉条,百姓的生活依旧没有多大的改善,没有银子的收入,他们拿什么来交税?

    拿红薯,再不然就是拿那粉条吗?

    “有何不可,即便是用那红薯或者是粉条,本官也有办法把这些玩意换成银两,上交国|库。”

    “大人,您这话说得未免有些轻松。”闻主簿才不信。

    见这倔老头一脸鄙夷的模样,柴子瑜难得没有冷脸,他笑着看向沈师爷道:“轻不轻松的,再过几日便能知到分晓。”

    沈师爷和他相视一笑,彼此间早有默契。